物流的基本概念,物流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

个人学习 19 2024-05-14 23:30:25

用物流术语解释物流的概念。

1、配送物流涉及到货物的派送计划、路线规划、配送车辆的调度、货物的跟踪和交付等活动。信息物流包括物流信息的采集、处理、传输和共享,以实现物流过程的可视化、追踪和协调管理。

2、物流的概念最早是在美国形成的,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,原意为“实物分配”或“货物配送”。1963年被引入日本,日文意思是“物的流通”。20世纪70年代后,日本的“物流”一词逐渐取代了“物的流通”。中国的“物流”一词是从日文资料引进来的外来词,源于日文资料中对Logistics一词的翻译“物流”。

3、物流的概念最早是在美国形成的,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,原意为“实物分配”或“货物配送”。1963年被引入日本,日文意思是“物的流通”。20世纪70年代后,日本的“物流”一词逐渐取代了“物的流通”。中国的“物流”一词是从日文资料引进来的外来词,源于日文资料中对“Logistics”一词的翻译“物流”。

4、而买方接受单证、支付货款。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相比:在物流环境、物流系统、信息系统及标准化要求这四个方面存在着不同。国际物流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。国际物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物流环境的差异,这里的物流环境主要指物流的软环境。

物流的基本概念,物流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第1张

物流的概念以及分类

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,根据实际需要,将运输、储存、装卸搬运、包装、流通加工、配送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。物流的概念最早是在美国形成的,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,原意为“实物分配”或“货物配送”。1963年被引入日本,日文意思是“物的流通”。

物流活动广泛存在于社会经济领域,系统较为复杂,难以形成统一的分类标准。但根据物流服务对象的不同、物流服务空间范围的不同、物流服务目的的不同等,可以将物流区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。(一)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 根据物流的实用价值可以将物流区分为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。

物流的基本概念是指物资实体物理流动过程及其有关活动的总称。它不仅包括物的搬运和运输,还包括与此相联系的包装、装卸、储存保管、配送和流通加工等。

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按照物流主体进行分类 第一方物流 指由卖方、生产者或供应方(物资提供者)组织的物流活动。核心业务是生产和供应商品。第二方物流 指由买方、销售者或流通企业(物资需求者)组织的物流活动。核心业务是进行采购和销售商品。

物流基本概念名词

1、配送 distribution 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,根据用户要求,对物品进行拣选、加工、包装、分割、组配等作业,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。 35 共同配送 joint distribution 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。

2、现代物流基本概念 中国的物流术语标准将物流定义为: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,根据实际需要,将运输、储存、装卸、搬运、包装、流通加工、配送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。

3、物流的基本概念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、仓储、货代、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,是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基础性、战略性产业。加快发展智能物流业,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、转变发展方式、服务于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。

物流的概念是什么?

定义1: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《物流术语》中将物流定义为“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。根据实际需要,将运输、储存、搬运、包装、流通加工、配送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。

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。根据实际需要,将运输、储存、搬运、包装、流通加工、配送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。

物流的概念最早是在美国形成的,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,原意为“实物分配”或“货物配送”。1963年被引入日本,日文意思是“物的流通”。20世纪70年代后,日本的“物流”一词逐渐取代了“物的流通”。

一定义:物流是物体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。二 物流的六要素 流体 (物质实体) 载体 流速 流向 流程 流量 三物流的价值 时间价值:“物”从供给者到需要者之间有一段时间差,由于改变这一时间差创造的价值。

上一篇:德邦快递多久成为正式员工(德邦快递干几天有工资)
下一篇:做物流的男人性格怎么样(做物流的男生)
相关文章
返回顶部小火箭
滇ICP备2023005910号